專業文章
飼料酵素的歷史
商業飼料酵素最早於1984年在芬蘭由Suomen Rehu引入,目的是顯著提升使用大麥日糧的營養品質(Bedford 和 Partridge,2001)。這些酵素最初是為釀酒行業開發的,後來被應用於動物營養中。針對飼料原料中特定的抗營養因子,酵素有助於減少抗營養效應,並通過讓動物從飼料成分中提取更多的營養價值來提升飼料效率。
蛋雞的重點基礎管理
從營養的角度來看,正確的飲水供應量和水質不僅相當重要,對於疾病的感染也有重要影響。過多的水會導致環境過於潮濕,更容易發生由多種微生物引起的腸炎。水量不足則會降低生產力,並導致脫水和腎衰竭。
家禽的維生素與礦物質缺乏症
通常飼料中會添加符合家禽各階段營養需求的預混料,所以維生素和微量礦物質缺乏症幸運地較為罕見,並且增加了額外劑量以彌補飼料製造過程中的損失。特別是當飼料被壓製成顆粒時,某些維生素可能會因加熱而受損,因此在壓粒過程中需要額外增加維生素的量,以應對緊迫或疾病期間增加的需求,以及長期儲存飼料時可能發生的損失。
精胺酸對仔豬的重要性及其替代方法
缺乏精胺酸,動物的生長就會受到限制,因此精胺酸對於動物的生長具有舉足輕重的角色。精胺酸在人類和大多數其他哺乳動物體內
都以脯胺酸(Proline)、麩醯胺酸(Glutamine)和麩胺酸(Glutamate)作為原料,透過腸—腎軸進行內源性合成。但是,年幼哺乳動物及
家禽類則因為缺乏合成精胺酸的一些內源性酵素而無法順利合成精胺酸。
都以脯胺酸(Proline)、麩醯胺酸(Glutamine)和麩胺酸(Glutamate)作為原料,透過腸—腎軸進行內源性合成。但是,年幼哺乳動物及
家禽類則因為缺乏合成精胺酸的一些內源性酵素而無法順利合成精胺酸。
你知道動物為何會緊迫嗎?
動物飼養時會受到來自環境中的緊迫源,包含冷熱緊迫、飼養密度、打鬥或疾病感染等。不僅如此,當母豬生產之窩仔數過高時,母豬也將面臨相當大的代謝挑戰。這些過程都會導致自由基的產生,並增加動物的氧化壓力。長期處於氧化壓力下,動物的生產效能會降低,並提升猝死的機率。
影響出生小豬神經肌肉能力的原因
多項研究說明,為現代生產特徵而選育的品種仔豬在出生時的生理成熟度比傳統品種的仔豬低(Canario等,2007;Herpin等,1993;Leenhouwers等,2002b)。Canario等(2014)報告稱,現代品種仔豬在出生時的活動能力比傳統品種的仔豬低,這導致它們花更長的時間到達乳頭並首次吸吮初乳。目前研究已顯示,達成這些關鍵行為的延遲與死亡風險有關(Hoy等,1997;Leenhouwers等,2001)。為了確定低活力是否與未成熟新生仔豬神經肌肉能力的受損相關,
認識豬飼料中的礦物質:鋅與銅
礦物質是豬隻維持、增長和繁殖所需的無機元素。豬隻飼料中需求量超過 100 毫克/千克的礦物質稱為巨量礦物質,而需求量較少的礦物質則稱為微量礦物質。微量礦物質的例子包括銅和鋅,這些礦物質對豬隻的正常生理功能至關重要。然而,不同於大多數其他礦物質,銅和鋅具有抗菌特性,因此通常以高於營養需求量的濃度添加到飼料中。
精胺酸對種公豬精液品質與性慾的影響
本研究探討了日糧添加L-精胺酸對高環境溫度下公豬精液品質和性慾的影響。L-精胺酸是一種對精子生成必需的營養性胺基酸,並在動物健康中扮演多種角色,可作為潛在改善公豬生殖性能的物質。
小豬低出生體重和宮內生長遲滯(IUGR)的原因及解決方案
多項研究表明,低出生體重是小豬出生後影響死亡率的主因之一。低出生體重的小豬由於表面積與體積比更大,因此具有較差的溫調節能力,並且與其他小豬競爭初乳時也較弱勢(Edwards和Baxter,2015)。
回歸基本的飼養邏輯,管理、飲食與生產
在豬隻飼養中,回歸基本的飼養邏輯,專注於管理、飲食和生產的協同發展,是實現動物健康和最大生產效益的關鍵。以下是一些關鍵的建議,幫助豬農們優化飼養管理和飼料營養,確保豬隻的健康成長並提高生產效益。
養豬日糧中的常見穀物
豬屬於雜食性動物,通常能夠消耗各種不同的飼料成分。然而,大多數商業飼養豬隻所使用的日糧在組成上相對簡單,主要包括1~2種穀物來源,1~2種蛋白質來源,及維生素和礦物質。自從1948年發現鈷胺素(維生素B12)及隨後可以合成維生素B12(McDowell,2013)以來,僅依靠植物成分、礦物質和合成維生素就可以制定豬隻的飼料配方。
抗氧化劑:延長飼料新鮮度,保護動物健康!
在畜牧業中,飼料的品質對於動物的健康和生產效率非常重要。然而,隨著飼料存放時間的延長,尤其是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飼料容易氧化變質,導致養分流失,甚至生成有害物質。這不僅降低了飼料的營養價值,還可能對動物健康構成威脅。在這種情況下,抗氧化劑的應用變得非常重要。抗氧化劑不僅能延長飼料的保鮮期,被動物攝取後,還能保護動物免受自由基和氧化壓力的傷害,進而提升整體健康和生產性能。
離乳小豬下痢的解方_胺基酸
下痢是仔豬健康問題之一,對養豬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離乳仔豬下痢的成因是多因素的,受生理、環境和管理策略的影響。這些因素受到病原體、宿主免疫、日糧和農場程序之間相互作用的影響。作為腸道功能障礙最明顯的指標,下痢通常反應腸道無法維持水分和電解質穩態。離乳壓力會導致營養素吸收不良,並減少腸道對電解質和液體的淨吸收,導致仔豬下痢(Heo et al., 2013)。
產房小豬的生存法則
降低小豬離乳前死亡率是現今養豬業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這關乎經濟效益和動物福祉。仔豬死亡率,包括死產和活產後死亡,平均介於 16% 到 20%,且在大多數品種中,離乳前死亡率可達 2%。為此,從管理、健康、營養及遺傳學角度進行綜合考慮至關重要。以下將討論九個影響仔豬育成率的主要因素及其遺傳相關性。
母豬離乳時禁食的負面影響
在豬隻的生殖生理中,卵泡發育是母豬繁殖過程中的核心環節之一。卵泡的生長不僅決定了排卵的品質,還會影響後續的受孕率和胚胎存活率。在母豬離乳前後,卵泡的生長和發育有顯著的變化,而這一過程與母豬的營養狀況密切相關。尤其是,限飼或禁食會對卵泡發育和後續配種效果產生深遠影響。
颱風來襲,畜牧場如何自保?防颱、疾病預防與防鼠攻略全公開!
颱風即將來臨,對於畜牧業者來說,這不僅是對飼養設施的挑戰,也是對動物健康管理的一次重大考驗。不僅是颱風登陸的當下,颱風過後水質會有所變化,病菌、寄生蟲與鼠害也會跟著跑出來。因此,每次自然災害前的防範與善後都需要我們特別注意。
您知道了酶_甘露聚醣酶
結構性植物材料由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構成,其比例大約為2:1:1。纖維素以不溶性束狀的多醣鏈存在,提供細胞壁的強度和剛性,而木質素則作為富含芳香化合物的無定形屏障,阻礙微生物的降解
提升豬隻生產效益的關鍵:L-硒代蛋胺酸的影響
硒是豬隻健康中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這種營養素不僅能提升抗氧化能力,還能有效保護豬隻免受環境中的有害物質侵害。選擇合適的硒來源,能對豬隻的成長和繁殖產生顯著影響。
4個關鍵要點!提升豬隻飼料品質,優化飼養效益
豬隻是單胃動物,與反芻動物相比,它們對於飼料養分的消化能力相對有限。因此,提供高品質且易於消化的飼料成為提升養殖效益的關鍵。在飼養過程中,除了疾病、環境和設備等外在挑戰外,飼料的品質直接影響著豬隻的日增重(ADG)和飼料轉換率。以下4個關鍵要點,有助於提升豬隻的飼料品質,從而改善整體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