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飼養者費盡心思提高母豬的產仔數,但卻因為隨之提高的仔豬死亡率及母豬淘汰率使牧場的收益遲遲無法提高,這到底該怎麼辦呢?
高產母豬面臨什麼問題?
高產母豬優秀的高產仔數是讓豬場成績提升的亮點,但在豬場有所獲利前就發現母豬的淘汰率與弱仔豬的比例也節節攀升,出生仔豬平均體重下降且死亡率提升,又將牧場的收益帶回原點,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正如我們之前跟大家提過,母豬的子宮角空間有限,孕有太多仔豬將會導致初生仔豬體重偏低甚至發生子宮內生長遲滯 。台灣長久來的問題即是夏季高溫多溼的環境,導致高產母豬的採食量跟不上泌乳量的需求,泌乳量不足就別奢望離乳頭數的提升,導致飼養高產母豬不得不面臨種種問題(表一)。
表一、窩仔數提高所面臨的飼養問題仔豬 | 母豬 |
---|---|
|
|
影響母豬初乳與常乳產量及仔豬攝取量的主要因素:
在討論如何解決高產母豬的問題前,我們必須先來討論母豬基本的飼養管理要點。母豬場透過繁殖仔豬以獲得利潤,其中主要影響母豬獲利高低的因素來自:

仔豬出生後必須於1小時內攝取母豬所分泌的初乳。初乳中含有大量的移行抗體與免疫球蛋白,其可以提高仔豬的免疫力並使仔豬腸道正常發育。據統計,約有67%的仔豬於出生三天後死亡,死因包含壓死、低血糖症及體弱。若能正確的攝取母乳,仔豬的健康與活力會大幅度提昇且能降低死亡率。以下,我們列出幾個可能會影響母豬乳量與仔豬攝食的要點。
個體差異
母豬初乳的產量範圍1.5-5.5公斤(平均3.5公斤)。母豬體重、胎次(理想胎次2 - 4胎)、體態分數及誘導分娩都會影響母豬初乳的產量。母豬分娩前的緊迫因子及懷孕期的動物福利條件,對初乳的產量有直接的影響。此外,母豬的乳頭是否整齊也會影響仔豬的攝食難易度。
窩仔數
當窩仔數目越多,每頭仔豬可利用的初乳就越少。初乳攝取量不受仔豬出生位序的影響,但窩仔仔豬的活力會影響母豬生產初乳的能力。當死產仔豬增加,母豬初乳產量會下降。
出生仔豬體重
據估計,仔豬需要攝取體重27%的初乳。將體重較輕的仔豬放置於母豬靠近胸部的乳頭,可幫助其獲取更多初乳。當窩仔仔豬體重差異大時,個別仔豬獲取初乳量的差異也會增加。
環境因子
寒冷與潮溼的環境會降低初乳的攝取量,假設仔豬出生時為39oC,每低於最適溫度1oC,就減少攝取3%的初乳。因此維持環境溫度及激活體溫調節機制對於仔豬存活率相當重要。
母豬的健康
任何感染都會影響泌乳素運作,並影響初乳的產量與品質。
懷孕晚期母豬蛋白質與能量的代謝狀態
維持母豬產前體態可以協助母豬面對產乳時期的負能量平衡,且穩定的健康狀態也能有較高品質的母乳產出。 影響每頭母豬泌乳量的因素為年齡、生產週期、泌乳狀態、體態分數、營養攝取及飲水量。此外,窩仔數及分娩時間長短也會影響泌乳量,母豬與仔豬間的泌乳強度非常重要。其主要聚焦於高活力仔豬的數目、仔豬體重及健康程度。
母豬該如何飼養?
台灣飼養的母豬是數十年來持續育種的結果,隨著其生產性能漸漸提高,我們也必須適時調整設備、營養、健康、環境及管理方案。現今的母豬具有更高的活仔頭數及更高瘦肉率的後代,但也因此更容易使營養需求不平衡。為此選育的方向應以每年離乳仔豬總體重最高的母豬進行選育,並儘可能選擇能於生產週期維持良好體態的母豬。
為了避免母豬泌乳將母豬體內的養份消耗殆盡,我們必須適時補充足夠的營養素(如精胺酸或離胺酸)來確保母豬及仔豬的健康。高產仔數與豬母乳生產呈正相關,為了合成大量的母乳,母豬必須攝入足夠的飲水與飼料(表二)。營養攝取不均將導致母豬體態損失,並可能影響後續的生產。
表二、泌乳母豬離胺酸需求量與採食量及窩仔增重的關係窩仔增重(公斤/天) | 總離胺酸攝取量(公克/天) | 飼料採食量/母豬/天 | |||
---|---|---|---|---|---|
5.0公斤 | 5.5公斤 | 6.0公斤 | 6.5公斤 | ||
離胺酸需求量(%) | |||||
2.20 | 59.2 | 1.18 | 1.08 | 0.99 | 0.91 |
2.30 | 61.8 | 1.24 | 1.12 | 1.03 | 0.95 |
2.40 | 64.4 | 1.24 | 1.17 | 1.07 | 0.99 |
2.50 | 67.0 | 1.34 | 1.22 | 1.12 | 1.03 |
2.60 | 69.6 | 1.34 | 1.27 | 1.16 | 1.07 |
2.70 | 72.2 | 1.44 | 1.31 | 1.20 | 1.11 |
2.80 | 74.8 | 1.50 | 1.36 | 1.25 | 1.15 |
其他有關優化泌乳期採食的因子:
- 產房環境:母豬適合18 - 22oC,每升高2oC則採食量下降150克。
- 飲水量及品質:每100公斤體重需要10公升飲水量(炎熱時需要更多),飲水器流速每分鐘1.5 - 2.0公升。更多資訊請參照: 飲水對豬隻的重要性。
- 飼料型式:液態飼料(水與飼料比例為3 – 4:1)相較於乾飼料可使母豬多攝取12 – 15 %的乾物質。
- 飼料槽類型與餵飼方式:必須考慮到母豬是否方便採食,母豬採食為45度角。
- 餵飼頻率:少量多餐,一天3 - 4餐可提高母豬的採食量。
- 飼料的品質:胺基酸與能量的消化率、精料、適口性或不受黴菌毒素及氧化汙染。
- 依據母豬的體重及體態分數調整母豬的採食量。
結論
好豬需要好食物,要養好仔豬就必須照顧母豬的健康及營養需求。照顧好母豬的飼養環境,小豬才能健健康康的長大!
參考資料
- Nutrition of hyperprolific sows. Novus International, Inc.

飼養者費盡心思提高母豬的產仔數,但卻因為隨之提高的仔豬死亡率及母豬淘汰率使牧場的收益遲遲無法提高,這到底該怎麼辦呢?
高產母豬面臨什麼問題?
高產母豬優秀的高產仔數是讓豬場成績提升的亮點,但在豬場有所獲利前就發現母豬的淘汰率與弱仔豬的比例也節節攀升,出生仔豬平均體重下降且死亡率提升,又將牧場的收益帶回原點,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正如我們之前跟大家提過,母豬的子宮角空間有限,孕有太多仔豬將會導致初生仔豬體重偏低甚至發生子宮內生長遲滯 。台灣長久來的問題即是夏季高溫多溼的環境,導致高產母豬的採食量跟不上泌乳量的需求,泌乳量不足就別奢望離乳頭數的提升,導致飼養高產母豬不得不面臨種種問題(表一)。
表一、窩仔數提高所面臨的飼養問題仔豬 | 母豬 |
---|---|
|
|
影響母豬初乳與常乳產量及仔豬攝取量的主要因素:
在討論如何解決高產母豬的問題前,我們必須先來討論母豬基本的飼養管理要點。母豬場透過繁殖仔豬以獲得利潤,其中主要影響母豬獲利高低的因素來自:

仔豬出生後必須於1小時內攝取母豬所分泌的初乳。初乳中含有大量的移行抗體與免疫球蛋白,其可以提高仔豬的免疫力並使仔豬腸道正常發育。據統計,約有67%的仔豬於出生三天後死亡,死因包含壓死、低血糖症及體弱。若能正確的攝取母乳,仔豬的健康與活力會大幅度提昇且能降低死亡率。以下,我們列出幾個可能會影響母豬乳量與仔豬攝食的要點。
個體差異
母豬初乳的產量範圍1.5-5.5公斤(平均3.5公斤)。母豬體重、胎次(理想胎次2 - 4胎)、體態分數及誘導分娩都會影響母豬初乳的產量。母豬分娩前的緊迫因子及懷孕期的動物福利條件,對初乳的產量有直接的影響。此外,母豬的乳頭是否整齊也會影響仔豬的攝食難易度。
窩仔數
當窩仔數目越多,每頭仔豬可利用的初乳就越少。初乳攝取量不受仔豬出生位序的影響,但窩仔仔豬的活力會影響母豬生產初乳的能力。當死產仔豬增加,母豬初乳產量會下降。
出生仔豬體重
據估計,仔豬需要攝取體重27%的初乳。將體重較輕的仔豬放置於母豬靠近胸部的乳頭,可幫助其獲取更多初乳。當窩仔仔豬體重差異大時,個別仔豬獲取初乳量的差異也會增加。
環境因子
寒冷與潮溼的環境會降低初乳的攝取量,假設仔豬出生時為39oC,每低於最適溫度1oC,就減少攝取3%的初乳。因此維持環境溫度及激活體溫調節機制對於仔豬存活率相當重要。
母豬的健康
任何感染都會影響泌乳素運作,並影響初乳的產量與品質。
懷孕晚期母豬蛋白質與能量的代謝狀態
維持母豬產前體態可以協助母豬面對產乳時期的負能量平衡,且穩定的健康狀態也能有較高品質的母乳產出。 影響每頭母豬泌乳量的因素為年齡、生產週期、泌乳狀態、體態分數、營養攝取及飲水量。此外,窩仔數及分娩時間長短也會影響泌乳量,母豬與仔豬間的泌乳強度非常重要。其主要聚焦於高活力仔豬的數目、仔豬體重及健康程度。
母豬該如何飼養?
台灣飼養的母豬是數十年來持續育種的結果,隨著其生產性能漸漸提高,我們也必須適時調整設備、營養、健康、環境及管理方案。現今的母豬具有更高的活仔頭數及更高瘦肉率的後代,但也因此更容易使營養需求不平衡。為此選育的方向應以每年離乳仔豬總體重最高的母豬進行選育,並儘可能選擇能於生產週期維持良好體態的母豬。
為了避免母豬泌乳將母豬體內的養份消耗殆盡,我們必須適時補充足夠的營養素(如精胺酸或離胺酸)來確保母豬及仔豬的健康。高產仔數與豬母乳生產呈正相關,為了合成大量的母乳,母豬必須攝入足夠的飲水與飼料(表二)。營養攝取不均將導致母豬體態損失,並可能影響後續的生產。
表二、泌乳母豬離胺酸需求量與採食量及窩仔增重的關係窩仔增重(公斤/天) | 總離胺酸攝取量(公克/天) | 飼料採食量/母豬/天 | |||
---|---|---|---|---|---|
5.0公斤 | 5.5公斤 | 6.0公斤 | 6.5公斤 | ||
離胺酸需求量(%) | |||||
2.20 | 59.2 | 1.18 | 1.08 | 0.99 | 0.91 |
2.30 | 61.8 | 1.24 | 1.12 | 1.03 | 0.95 |
2.40 | 64.4 | 1.24 | 1.17 | 1.07 | 0.99 |
2.50 | 67.0 | 1.34 | 1.22 | 1.12 | 1.03 |
2.60 | 69.6 | 1.34 | 1.27 | 1.16 | 1.07 |
2.70 | 72.2 | 1.44 | 1.31 | 1.20 | 1.11 |
2.80 | 74.8 | 1.50 | 1.36 | 1.25 | 1.15 |
其他有關優化泌乳期採食的因子:
- 產房環境:母豬適合18 - 22oC,每升高2oC則採食量下降150克。
- 飲水量及品質:每100公斤體重需要10公升飲水量(炎熱時需要更多),飲水器流速每分鐘1.5 - 2.0公升。更多資訊請參照: 飲水對豬隻的重要性。
- 飼料型式:液態飼料(水與飼料比例為3 – 4:1)相較於乾飼料可使母豬多攝取12 – 15 %的乾物質。
- 飼料槽類型與餵飼方式:必須考慮到母豬是否方便採食,母豬採食為45度角。
- 餵飼頻率:少量多餐,一天3 - 4餐可提高母豬的採食量。
- 飼料的品質:胺基酸與能量的消化率、精料、適口性或不受黴菌毒素及氧化汙染。
- 依據母豬的體重及體態分數調整母豬的採食量。
結論
好豬需要好食物,要養好仔豬就必須照顧母豬的健康及營養需求。照顧好母豬的飼養環境,小豬才能健健康康的長大!
參考資料
- Nutrition of hyperprolific sows. Novus International,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