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首頁 > 專業文章 > 高產母豬的初乳量夠用嗎?
高產母豬的初乳量夠用嗎?
Date:2025/03/04
Tag:
哺乳模式,演化,仔豬,乳頭,同胎,乳汁,體溫過低,饑餓,高繁殖力
piglet
高產母豬的初乳量夠用嗎?

豬的哺乳模式是演化而來,以確保每隻仔豬都能「認領」特定的乳頭,從而減少同胎仔豬之間對乳汁的競爭。因此,當母豬產下的仔豬數量超過其可用乳頭數量時,一些仔豬將無法成功認領乳頭,若飼養人員不採取任何措施,這些仔豬將面臨體溫過低及饑餓的風險。研究顯示,大約 30% 的高繁殖力母豬所分泌的初乳量無法滿足其胎次內所有仔豬的需求(Decaluwé et al., 2013;Quesnel et al., 2012)。

仔豬至少需要攝取 200 克 的初乳才能育成(Devillers et al., 2011),而攝取超過250克則有助於提高生長速度與育成率(Hasan et al., 2019)。初乳的分泌會在第一隻仔豬出生後約12小時內持續釋放,但其品質會在產後24小時內迅速下降(Quesnel et al., 2012),其中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的含量在產後前4小時最佳(Klobasa et al., 1987)。由於高繁殖力母豬的平均分娩時間約 7.5 小時,較晚出生的仔豬可能無法獲得優質的初乳。

初乳除了提供免疫球蛋白外,還含有其他對於被動免疫傳遞重要的因子,例如淋巴細胞(B細胞和T細胞)、細胞激素、核苷酸及各種生長因子(Bandrick et al., 2011),以及其他重要的生化信號因子(Power and Schulkin, 2013)。研究顯示,仔豬吸吮自己母豬的初乳,更有助於這些免疫因子的成功吸收,進而增強其免疫能力。新生仔豬的系統性與黏膜適應性免疫系統皆尚未成熟,部分缺陷可透過攝取初乳中的淋巴細胞來補充,這些細胞能在出生後至少一週內穿透腸壁(Poonsuk and Zimmerman, 2018;Tuboly et al., 1988)。然而,研究發現,只有母源細胞能夠穿越腸道屏障,若仔豬被寄養到其他母豬身上,則無法吸收寄養母豬初乳中的淋巴細胞(Bandrick et al., 2011)。

分批哺乳(Split-Suckling)

可確保所有仔豬都有機會攝取自身母豬的初乳,特別適用於第一批分娩的母豬,當時寄養機會有限。此技術將同胎仔豬依照體重或活力分為兩組(Donovan and Dritz, 2000;Kyriazakis and Edwards, 1986)。

在分娩與產後幾天內進行24小時監控,可實施全天候分批哺乳計畫。分批哺乳是一項即時措施,有助於提高育成率。然而,一旦確保所有仔豬攝取了足夠的初乳(建議至少與親生母親相處12小時,最短不低於6小時),則需進一步進行寄養或調整,以確保餵養期間能維持可管理且穩定的窩仔數。

首頁 > 專業文章 > 高產母豬的初乳量夠用嗎?
高產母豬的初乳量夠用嗎?
Date:2025/03/04
Tag:
哺乳模式,演化,仔豬,乳頭,同胎,乳汁,體溫過低,饑餓,高繁殖力
piglet
高產母豬的初乳量夠用嗎?

豬的哺乳模式是演化而來,以確保每隻仔豬都能「認領」特定的乳頭,從而減少同胎仔豬之間對乳汁的競爭。因此,當母豬產下的仔豬數量超過其可用乳頭數量時,一些仔豬將無法成功認領乳頭,若飼養人員不採取任何措施,這些仔豬將面臨體溫過低及饑餓的風險。研究顯示,大約 30% 的高繁殖力母豬所分泌的初乳量無法滿足其胎次內所有仔豬的需求(Decaluwé et al., 2013;Quesnel et al., 2012)。

仔豬至少需要攝取 200 克 的初乳才能育成(Devillers et al., 2011),而攝取超過250克則有助於提高生長速度與育成率(Hasan et al., 2019)。初乳的分泌會在第一隻仔豬出生後約12小時內持續釋放,但其品質會在產後24小時內迅速下降(Quesnel et al., 2012),其中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的含量在產後前4小時最佳(Klobasa et al., 1987)。由於高繁殖力母豬的平均分娩時間約 7.5 小時,較晚出生的仔豬可能無法獲得優質的初乳。

初乳除了提供免疫球蛋白外,還含有其他對於被動免疫傳遞重要的因子,例如淋巴細胞(B細胞和T細胞)、細胞激素、核苷酸及各種生長因子(Bandrick et al., 2011),以及其他重要的生化信號因子(Power and Schulkin, 2013)。研究顯示,仔豬吸吮自己母豬的初乳,更有助於這些免疫因子的成功吸收,進而增強其免疫能力。新生仔豬的系統性與黏膜適應性免疫系統皆尚未成熟,部分缺陷可透過攝取初乳中的淋巴細胞來補充,這些細胞能在出生後至少一週內穿透腸壁(Poonsuk and Zimmerman, 2018;Tuboly et al., 1988)。然而,研究發現,只有母源細胞能夠穿越腸道屏障,若仔豬被寄養到其他母豬身上,則無法吸收寄養母豬初乳中的淋巴細胞(Bandrick et al., 2011)。

分批哺乳(Split-Suckling)

可確保所有仔豬都有機會攝取自身母豬的初乳,特別適用於第一批分娩的母豬,當時寄養機會有限。此技術將同胎仔豬依照體重或活力分為兩組(Donovan and Dritz, 2000;Kyriazakis and Edwards, 1986)。

在分娩與產後幾天內進行24小時監控,可實施全天候分批哺乳計畫。分批哺乳是一項即時措施,有助於提高育成率。然而,一旦確保所有仔豬攝取了足夠的初乳(建議至少與親生母親相處12小時,最短不低於6小時),則需進一步進行寄養或調整,以確保餵養期間能維持可管理且穩定的窩仔數。